癌症早筛市场规模拷问:究竟有多大?
中国是癌症大国,多发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普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中国占全球新增癌症数量的24%和新增癌症死亡人数的27%。
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的一篇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恶性肿瘤所需的相关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已经成为家庭和医保基金的重要支出。
作为治疗癌症的主要医疗机构,肿瘤医院的收入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症治疗费用的变化。
通过整理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发现,2005-2019年中国肿瘤医院的总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9%,总收入由84亿元增至913亿元。这之中,业务收入举足轻重,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90%。
(注:上图表中“单位:元”,应为“万元”)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癌症早筛可以及早发现病症,而多数癌症在早期肿瘤细胞未扩散时,如能及时发现治疗,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美国为例,美国乳腺癌、宫颈癌等癌种的广泛筛查癌症筛查的深入普及有效提高了早期癌症的诊断、治疗,早期、极早期癌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晚期。其中,结直肠癌早期腺瘤5 年生存率接近100%,IV期仅有10.8%,而美国通过筛查10 年间将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约30%。
如果看中国的统计学数据,从40岁开始患癌的风险开始增加,50岁以上大幅增加。可以想象如果40或者50岁以上的人群,每人每年做一次癌症筛查的话,这个市场就会极大。
现在有些癌症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年龄,甚至降低至35岁,市场潜在规模进一步得到放大。诸多报道都称中国癌症早筛市场超过千亿规模。
据东吴证券研报显示,以结直肠癌为例,中国抗癌协会建议40-70 岁人口定期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其中高风险人群达1.2 亿人。于是据测算,Fit-DNA 等分子诊断筛查2030 年对应市场规模有望达115 亿元,成为主要早筛方法。
其他癌种,诸如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宫颈癌等筛查同样临床意义明确,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对应2030 年市场规模多在百亿元以上。
另有研报称,根据2020年CSCO会议披露数据,国内HBV、HCV感染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共约 1.07亿人,酒精性肝病者约6,200万人,假设2025年市场渗透率为5%,患者平均检测频率每年1次,终端价为 3,000元,预计2025年肝癌早筛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54亿元。
燃石医学在招股书中表示,泛癌筛查直接面向健康无症状人群,至2030 年中国基于NGS 的泛癌筛查市场规模有望达289亿美元,尤其在测序成本降低后其可及性大大提升。中国早筛市场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早筛企业有望深刻改变癌症诊疗格局,带来时代革命。
黄金赛道风口已近,单癌商业化开启,泛癌尚在验证。参考Exact Sciences,其结直肠癌筛查产品Cologuard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8.2 亿美元,为全球最成功商业化早筛产品。
相对而言,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对于国内癌症早筛企业而言,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千亿癌症早筛市场足够大,但是缺少好产品!
癌症早筛的产业化路径,主要包括“底层技术开发-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产业化”四个主要阶段。其中,前瞻性临床研究可以为申报注册证提供数据支持,是早筛产品从技术到商业化落地的必经之路,由于前瞻性研究研究耗时长、受试群体规模大,而且至少需要 3 年的随访,资金投入在亿元以上,显著提高了行业门槛。
国内贝瑞基因旗下和瑞基因于 2018 年启动的肝癌早筛项目 PreCar 是全球最大、进展最快的肝癌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国内外同类研究者均处于领先水平,燃石医学2020 年启动了国内首个前瞻性、多中心泛癌种早筛研究项目 -PREDICT,预计入组人数 1.4 万人,投入资金约 2 亿元,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11月21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以及国内11家三甲医院在上海启动 “福声计划”中国人群泛癌早筛研究。这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泛癌种早筛前瞻性研究,预计入组人数超6万人,覆盖华东、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的10个省及直辖市,相关费用暂时没有透露,估计也是以亿元计。
参考资料
新京报《在中国,治疗癌症要多少钱?》
东吴证券研报
·END ·
-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让民众主动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重要工作
陈纪言教授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是全国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领域著名的技术权威,曾在全国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慢性闭室冠脉介入治疗。陈纪言教授表示,医疗专家在拥有高超的治病本领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向公众的科普知识推广工作,让民众掌握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넶114 2022-01-29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每年新诊断食管癌1000多例,70%是晚期
食管癌早期筛查和检测,对于提高生存率非常关键。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
넶314 2022-01-27 -
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
沙卫红教授的研究提示,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
넶139 2022-01-26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肝癌单病种首席专家陈敏山教授特别提醒,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60%-70%,因此一定要注意早诊早治,建议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넶201 2022-01-26 -
南医三院胡兆霆主任:健康体检进入“新概念、新服务”的新阶段
2022年1月,三早网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胡兆霆主任,从心血管专家到健康管理专家,他对专科医生与健管医生间的隔阂有着真切的亲身体会,而尖锐的体检无用论、卫生经济学适用场景、癌症早筛等,也是其正视和深思的“健康体检新概念、新服务”体系下的关键问题。
넶225 2022-01-25 -
深圳市人民医院吴伟晴主任:深耕肿瘤预防与风险梯度管理
吴伟晴主任领导下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业务规模、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均堪称业内标杆。在肿瘤的早期筛查、风险梯度管理方面,也颇具特色,每周二上午,是吴伟晴主任在早癌筛查中心的固定出诊时间。
넶134 2021-12-3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炜教授:智慧健康管理荷尖初露,突破口在哪里?
2021年11月6日,第七届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慢性病管理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冉炜教授发表《健康管理的学科内涵与慢病管理技术新进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癌症早筛早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本文摘录自演讲内容。
넶209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