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炜教授:智慧健康管理荷尖初露,突破口在哪里?

【摘要】2021年11月6日,第七届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慢性病管理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冉炜教授发表《健康管理的学科内涵与慢病管理技术新进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癌症早筛早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本文摘录自演讲内容。

 

 

 


 

 

健康管理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慢性病高发,再叠加新冠疫情威胁,正是健康医学服务快速发展良机。

 

冉炜教授表示,应以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慢性病作为突破口,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此外,快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必须创新医养结合模式。老年和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与保健,将快速兴起。冉炜预测,待80后、90后步入老年时,可能很难有足够的年轻人来照护。

 

img1

 

 

 

肿瘤难以预防,可力推早筛

 

众所周知,全球范围内肿瘤都已构成为严重的健康威胁中国发病形势也极为严峻冉炜教授表示,肿瘤而言,健康管理行业关键地就是早期干预然而,即便冉炜教授这样的医学专家,对癌症预防与早筛有过怀疑的态度

 

但是,经过长期研究,与众多肿瘤权威专家深入交流,才明确信念,肿瘤虽然难以预防但是,早筛早诊早治的路径是值得推广的。

 

肿瘤之所以难以防因为影响肿瘤产生的因素众多且致癌过程漫长,肿瘤从一个细胞突变到最后形成癌,8-10年是很正常的今天医学技术已经证明,一期肿瘤原位癌大多是治得好的关键是早筛早诊

 

炜教授还表示诸多保险公司正在推出肿瘤相关的保险,这也将促进有关肿瘤领域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脑卒中防治迫在眉睫

 

当天演讲中,冉炜教授特别介绍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

 

首先,冉炜教授用一系列详尽的数据,强调了预防脑卒中的紧迫性

 

发病率高:目前国内每年新发脑卒中350万,每年还有8.7%增长

死亡率高: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死因,每年死亡190

致残率高幸存者700-800万例,70%以上遗留残疾,40%中重度致残

复发率高发生过一次小中风者,脑卒中再发生机率高达60%

年轻化趋势:中国人发生卒中平均年龄63岁至65岁,45岁以下约占16-25%,而世界发生卒中平均年龄为73-75岁。

 

数据清晰地表明,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当然,有利因素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明确,比如血压、血糖、血脂,因此,如何识别高危个体成为关键。

 

冉炜教授介绍了一种脑卒中早期识别手段——劲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这是一种对脑血管功能无创伤的检测手段,可以记录脑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

 

其次,眼底血管是全身血循环的窗口和睛雨表,行眼CT检测预测脑血管病,可以为脑卒中预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医学体检可提前识别卒中(中风危险,是高危个体筛查的重要路径,为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条件,能够激发患者主动预防的意愿而后续的健康管理在中风预防中更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医患服务对接阻止中风

 

 

健康管理的发展契机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各行各业,与健康管理服务的融合,将成为医学服务的重要支撑,也为健康管理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放飞的翅膀。

 

未来,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将展示出独特而广泛的发展前景,甚至可以说,健康管理科将成为医院的核心科室与平台枢纽,成为医院重要的综合性医学学科。通过实施“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的医学服务,可以构建健康管理联合体,通过三级健康医疗机构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健康管理人才匮乏

 

然而,健康管理产业当前也存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

 

比如,健康管理学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尚未形成,缺乏动态的实践总结,缺乏学科建设专题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健康管理的业务范围不甚明确。

 

很多体检中心规模很大每天上午忙得跟打仗一样但是体检之后,还做了什么?对于健康管理同行来讲,总结健康管理规律诸多单位职工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下降,有必要进行干预和健康管理服务。

 

冉炜教授也指出,当前健康管理机构仍以单独建设为主,缺乏与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和医院相关科室多学科协作联动,无法形成全程覆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在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人才供给方面,健康管理专业虽进入众多高等院校,但是,并未纳入临床医学教育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即便是较优秀的那一部分,也很难胜任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要求。

 

因此,冉炜教授建议,医学院校可以积极探索,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生 博士生的教育中,探索健康管理学方向人才的培训

 

·END · 

 


 

三早网 的愿景与使命,是把“早筛 早诊 早治”的理念与产品,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构建抵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健康世界。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