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行教授:肺癌早筛早诊的精准化探索
【摘要】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但肺癌早期诊治策略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何建行教授团队发表在《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的《肺癌早筛早诊的精准化探索》一文,研究归纳了近年来肺癌早筛早诊精准化领域的经验成果,探讨了相关可行策略。
【何建行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专家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美国及英国外科学院成员(FACS,FRCS),JournalofThoracicDisease执行主编,AnnalsofTranslationalMedicine主编。
低剂量CT筛查可提高肺癌早诊率
何建行教授团队在《肺癌早筛早诊的精准化探索》一文中透露,目前,中国大部分患者因持续咳嗽、胸痛等临床症状至医院就诊时,所发现的肺部肿瘤多数已属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肺癌通过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能够提高20%~30%,ⅠA期患者生存率超过90%。
文章提及:美国国家肺癌筛查(NLST)为证明CT筛查的有效性,开展了共纳入了53454例受试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行LDCT,对照组行胸片检查,通过多年随访发现,LDCT组可以发现更多肺癌,而肺癌相关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20%。
之后,NELSON研究在欧洲人群中,再次重复了NLST试验的结果(注:荷兰鹿特丹ErasmusMedicalCenter公共卫生及筛查评估教授、博士、医学博士HarryJ.DeKoning及其团队发起)。因此CT已成为目前肺癌筛查公认的标准工具。
何建行教授团队进一步通过美国SEER及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分析发现:
自2002年CT筛查这一概念广泛引入临床(NLST试验启动)开始,美国所有肺癌中Ⅰ期肺癌的比例显著上升;
从2011年LDCT用于早期肺癌筛查获批后,Ⅰ~Ⅲ期肺癌死亡率在不断下降,平均每年的下降幅度超过10%。
现行肺癌高危人群标准,可能造成大量漏检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自2017年起承接广州市越秀区“爱肺计划”万人肺癌筛查项目,前期回顾发现:
约80%的肺癌患者,并不符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对高危人群的定义;
约45%的肺癌患者,不符合国内专家共识的定义。
这提示现行筛查高危人群标准,并不完全符合现实需求,可能会造成大量漏检。
肺癌起始筛查年龄是首要影响,何建行教授团队通过分析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从全世界26项肺癌筛查研究中提取11万例的肺癌筛查患者信息,将起始年龄的筛查数据分为40、45、50和55岁组,发现Ⅰ期肺癌/肺癌总数的比例随年龄上升而下降,提示更早进行筛查能够发现更多处于可治愈阶段的肺癌。
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数据库中18岁以上CT检查结果,分析综合肺癌发病数以及I期肺癌占比,提出肺癌最佳的起始筛查年龄为35岁。同时,35岁以下的人群不建议进行肺癌筛查,以免出现过度诊疗并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除年龄外,目前已经明确多项公认的肺癌相关高危因素,如吸烟、氡暴露、二氧化硅等职业暴露、个人癌症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既往肺部疾病史。但是,影响肺癌发生的因素众多,仍有待挖掘。
高危结节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何建行教授指出,由于CT检查的敏感性高,随着CT筛查的普及,发现肺结节的人数也在不断地上升,而其中仅有小部分为肺癌。而影像和临床判断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中,术后仍存在高达30%~40%的良性病灶。
此外,以血清学的肿瘤标志物作为辅助诊断是常见的临床手段,但传统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十分有限,尤其小结节型的早期肺癌检出率更低。
随着二代测序的普及,在循环血液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miRNA、肿瘤特异性抗体等。
为了提高检出率,何建行教授团队研发了基于高通量ctDNA甲基化的无创检测工具,通过血浆ctDNA甲基化技术,发现其用于早期肺癌检测与良性肺结节的鉴别的敏感性可达79.5%(63.5%~90.7%),特异性可达85.2%(66.3%~95.8%),诊断性能优于PET-CT、超声引导下纤支镜活检以及肺癌自身抗体谱七项。
同时,团队还研究发现,运用血浆ctDNA甲基化技术,可用于预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早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临床分期、术后放疗等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治愈早期肺癌,快过治感冒,24小时可出院
2019年,何建行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成果“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何建行教授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治愈早期肺癌,比治好感冒还快。”依托其独创的肺癌微创治疗体系,使微创手术适用范围提高到95%以上,同时提高远期生存率6%,并发症减少60%,部分极早期肺癌手术甚至可采用日间手术。
据《南山呼吸》公众号报道,何建行教授团队建立了覆盖全球的规范化培训平台,在国内首个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认证,率先实现对国际胸科医生规模化、常态化微创肺癌手术培训,截至2019年初,超过400名胸科医生前来受训,包括麻省、梅奥等顶级医院的医生;同时,其技术体系在国内120余家著名三甲医院得到推广,培训国内专科医生超5300人次。
麻省总医院专家团队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观摩
参考资料
《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第48卷第10期),《肺癌早筛早诊的精准化探索》
《南山呼吸》2019年1月9日,《重磅!广医一院何建行团队“肺癌微创治疗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END ·
-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让民众主动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重要工作
陈纪言教授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是全国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领域著名的技术权威,曾在全国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慢性闭室冠脉介入治疗。陈纪言教授表示,医疗专家在拥有高超的治病本领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向公众的科普知识推广工作,让民众掌握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넶114 2022-01-29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每年新诊断食管癌1000多例,70%是晚期
食管癌早期筛查和检测,对于提高生存率非常关键。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
넶314 2022-01-27 -
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
沙卫红教授的研究提示,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
넶139 2022-01-26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肝癌单病种首席专家陈敏山教授特别提醒,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60%-70%,因此一定要注意早诊早治,建议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넶201 2022-01-26 -
南医三院胡兆霆主任:健康体检进入“新概念、新服务”的新阶段
2022年1月,三早网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胡兆霆主任,从心血管专家到健康管理专家,他对专科医生与健管医生间的隔阂有着真切的亲身体会,而尖锐的体检无用论、卫生经济学适用场景、癌症早筛等,也是其正视和深思的“健康体检新概念、新服务”体系下的关键问题。
넶225 2022-01-25 -
深圳市人民医院吴伟晴主任:深耕肿瘤预防与风险梯度管理
吴伟晴主任领导下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业务规模、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均堪称业内标杆。在肿瘤的早期筛查、风险梯度管理方面,也颇具特色,每周二上午,是吴伟晴主任在早癌筛查中心的固定出诊时间。
넶134 2021-12-3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炜教授:智慧健康管理荷尖初露,突破口在哪里?
2021年11月6日,第七届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慢性病管理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冉炜教授发表《健康管理的学科内涵与慢病管理技术新进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癌症早筛早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本文摘录自演讲内容。
넶209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