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因加:已完成C轮7.5亿人民币融资,将推进肿瘤防治产品研发
【摘要】吉因加打造了从肿瘤早筛、临床伴随诊断到预后监测的肿瘤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推动测序平台国产替代。三项产品分别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和二类注册证,以“三证齐全”的优势进入国内30多家重点医院。目前,公司已完成C轮7.5亿人民币的融资,将用于新肿瘤防治产品的研发。
【吉因加--企业速览】
创始团队:易鑫&杨玲
注册地:北京
成立日期:2015年
融资进展:天使轮未披露,A轮2亿人民币,A+轮未披露,B轮近2亿人民币,B+轮2.5亿,C轮约7.5亿人民币。
核心产品:肿瘤基因检测 肿瘤精准诊断
企业愿景:成为最值得信赖的肿瘤防治服务平台
2017年1月,国务院出台《“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要求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种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早诊率达到55%,提高5年生存率。
2020年8月,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高发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发布,旨在从技术层面为早筛提供支持。目标是重点突破恶性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液体活检关键技术,构建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效经济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早诊技术体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筛查 /早期诊断试剂盒。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表示,希望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研究能更加深入、更加普及、更加实用,使癌症患者获益。”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严峻。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392.9万人,死亡人数约233.8万人,相当于平均每分钟约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保持约3.9%和2.5%的增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 1929 万例、996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 457万例、300万例,分别占比23.7%、30%,均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每年恶性肿瘤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已经成为家庭和医保基金的重要支出。
吉因加创始人易鑫与杨玲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士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二人在肿瘤防治领域均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及成果。
易鑫博士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深入科研十余年,获得多项国家级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优秀称号,拥有专利49项,在Science、Nature、NG等权威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70多篇,影响因子超过500。
杨玲博士从事基因健康领域研发及临床检验十多年,曾任华大健康、深圳华大、天津华大高管,具有丰富的临床检验及公司运营经验。
2015年,吉因加公司创立,并致力于打造最值得信赖的肿瘤防治服务平台。
近年来,吉因加在发展迅猛的肿瘤精准医疗领域,打造了从肿瘤早筛、临床伴随诊断到预后监测的肿瘤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推动测序平台国产替代。企业创新力、研发力、商业化及整体解决能力逐步显现。2020年12月8日,吉因加CEO易鑫博士获评《哈佛商业评论》“2021中国新增长-先锋人物”。
吉因加产品服务主要分为临床检测、医疗器械、科技合作、肿瘤防治四大板块。
肿瘤向恶性肿瘤转化有一个过程,早发现早治疗,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将显著提高。成立至今,吉因加在肿瘤防治服务板块取得了诸多成果,包括Gene+ OncoET肿瘤早筛,Gene+ OncoAi癌症预警监测以及Gene+ OncoH肿瘤遗传风险管理等。而Gene+ OncoET肿瘤早筛正是当前所需的技术服务。
OncoET肿瘤早期基因检测针对肿瘤高危人群开发设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与肿瘤发生发展特异性相关的293个基因进行全面检测。通过高深度测序ctDNA,并辅助已有筛查技术,能够提高早期肿瘤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实现高危人群的长期监测管理及早诊早治。
产品优势:
1. 血液检测便捷、安全、全面
采用液体活检技术,相比一癌一检方式,取样更便捷、更安全,可一次性筛查9个癌种。
2.高特异性,减少过度焦虑
针对肿瘤发展相关的特异性基因位点检测,特异性可以>95%,排除假阳性带来的焦虑。
3.与常规检测联合辅助筛查,助力肿瘤早期发现
联合蛋白标记物、超声等常规检测,克服单项技术灵敏度局限性,进一步提升早筛效率。
4.实现高危人群监测,精准健康管理
可多节点取样,针对高危人群长期检测,操作便捷,可以通过频率变化对健康实现动态评估管理。
广泛的适用人群
·关注自身健康、40岁以上的人群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携带人群
·有慢性炎症器官或增生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肠炎、肝炎
专业的服务流程
样本要求
20ml外周血(streck管)
报告周期
20个自然日(自样本送达检测中心起)
2021年7月,吉因加完成C轮总额约7.5亿,此轮由建银国际领投,跟投方包括达晨财智、金茂资本、GGV纪源资本,另有阿里健康、园丰资本、建信投资、华金投资、BV百度风投、盛宇投资、隽赐投资、中关村中诺基金、金种子基金、蔚亭资本、创合汇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参与投资,将用于吉因加进一步推动肿瘤大Panel基因检测、肿瘤早筛等产品的创新研发、注册申报和临床服务,以及与肿瘤领域创新药企在新药协同开发上的深度合作。
建银国际项目负责人表示:吉因加公司核心团队技术扎实,行业经验丰富,作为最早布局国产测序平台的肿瘤NGS公司,在大Panel试剂盒研发方面正在建立先发优势,符合“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及国产替代和合规化的行业发展趋势。
达晨财智投资总监王宪政表示:吉因加本着医疗为本、研发为先、自主可控的理念,多年来在肿瘤基因检测测序仪、测序试剂、数据算法的国产化自主研发方面潜心积累,并取得了较大领先优势。我们相信随着肿瘤基因检测行业日趋规范,LDT模式正转向IVD模式,吉因加产品的国产化和注册证优势将迅速转化为市场优势,加速其龙头崛起。
金茂资本副总经理王斌表示:吉因加自创办以来就走在肿瘤精准诊断领域前沿,打造了从肿瘤早筛、临床伴随诊断到预后监测的肿瘤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推动测序平台国产替代。金茂资本将依托中国金茂的产业布局助力吉因加在全国的业务拓展,并共同推动中国金茂健康人居生态打造。
GGV纪源资本合伙人吴陈尧表示:随着国产自有基因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测序领域有着巨大的国产替代机会,而吉因加正是国产肿瘤基因检测的领军企业。纪源资本非常看好在易鑫博士、杨玲博士等带领下的吉因加团队,相信吉因加将在商务、科研、产品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成为领先的自主可控平台型基因检测公司。
吉因加创立于2015年4月,在北京、苏州、深圳三地建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基因研究院、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等多家实体机构,现有员工900多人,运营面积13000余平米。公司前瞻性布局国产NGS战略,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临床检测、医疗器械制造、科技合作、肿瘤防治四大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最值得信赖的肿瘤防治服务平台。
1.多个计划快速完成
2015.04 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15.12 北京吉因加医学检验实验室获批职业
2016.04临床检测业务全面开启,同时发起肿瘤基线计划
2016.08 建立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IVD业务启航
2017.01 成立吉因加基因研究院,广泛开展国内外临床科研合作
2017.12 筹建北京吉因加医学检验实验室国产测序平台
2018.09 北京吉因加医学检验实验室获得CAP认证证书
2018.12 开启药企CRO服务板块
2019.01 OncoBox肿瘤NGS全自动分析解读一体机配套软件获证
2019.08 Gene+Seq-200/2000基因测序仪获NMPA证书
2019.12 人EGFR/kRAS/ALK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获批NMPA证书
2020.03 T7平台正式运营,测序工厂业务开启
2020.06 承载新冠核算检测服务并总计筛查超100万人
2020.09 CTONG-吉因加联合实验室启动
2021.04 深圳吉力果体验馆运营,肿瘤早筛业务启动
2021.05 获批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2.多项荣誉
(以上为部分证书及所获荣誉)
3.多家合作伙伴
(图片展示仅为主要合作伙伴)
参考资料:
吉因加官网《吉因加CEO易鑫博士获评《哈佛商业评论》“2021中国新增长-先锋人物”》
吉因加官网《吉因加完成7.5亿人民币C轮融资,持续夯实肿瘤基因检测业务》
国元证券《黄金赛道风已来,早筛市场七大问 ——癌症早筛行业深度报告系列 1》
吉因加官网《吉因加荣登清科“2021Venture50风云榜”、“2021投资界医疗健康Venture50”双榜》
·END ·
-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让民众主动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重要工作
陈纪言教授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是全国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领域著名的技术权威,曾在全国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慢性闭室冠脉介入治疗。陈纪言教授表示,医疗专家在拥有高超的治病本领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向公众的科普知识推广工作,让民众掌握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넶114 2022-01-29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每年新诊断食管癌1000多例,70%是晚期
食管癌早期筛查和检测,对于提高生存率非常关键。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
넶314 2022-01-27 -
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
沙卫红教授的研究提示,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
넶139 2022-01-26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肝癌单病种首席专家陈敏山教授特别提醒,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60%-70%,因此一定要注意早诊早治,建议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넶201 2022-01-26 -
南医三院胡兆霆主任:健康体检进入“新概念、新服务”的新阶段
2022年1月,三早网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胡兆霆主任,从心血管专家到健康管理专家,他对专科医生与健管医生间的隔阂有着真切的亲身体会,而尖锐的体检无用论、卫生经济学适用场景、癌症早筛等,也是其正视和深思的“健康体检新概念、新服务”体系下的关键问题。
넶225 2022-01-25 -
深圳市人民医院吴伟晴主任:深耕肿瘤预防与风险梯度管理
吴伟晴主任领导下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业务规模、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均堪称业内标杆。在肿瘤的早期筛查、风险梯度管理方面,也颇具特色,每周二上午,是吴伟晴主任在早癌筛查中心的固定出诊时间。
넶134 2021-12-3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炜教授:智慧健康管理荷尖初露,突破口在哪里?
2021年11月6日,第七届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慢性病管理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冉炜教授发表《健康管理的学科内涵与慢病管理技术新进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癌症早筛早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本文摘录自演讲内容。
넶209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