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玉虎教授: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早诊早治,尤为重要!
【摘要】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神经科主任张玉虎教授,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正确识别早期症状,可阻止症状加重,及时就诊尤为重要。
【张玉虎--专家介绍】
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神经科主任,党支部书记;
擅长疾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头痛、头晕、脑血管病、神经遗传变性病等疾病的诊治。
2021年3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发布,张玉虎教授是专家组成员之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全球一半帕金森病患病人来自中国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欧美国家60岁以上帕金森病患病率达到1%,80岁以上超过4%,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
但是,因人口基数太大,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将从2005年的199万人,上升到2030年的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
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损害患者本身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早期诊断,及时就诊,延缓症状加重
有数据显示,约有48%的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病,早期帕金森病的延误治疗率高达 60%。
张玉虎教授表示,很多人也会出现震颤,会误认为得了帕金森病。但是,帕金森病的震颤是静止性的,休息或安静时才出现;除了震颤以外,通常伴有运动迟缓以及肌张力的增高。
然而,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常常容易被忽略或者被误诊。有的人因为脖子痛被诊断为颈椎病,有的人则因为腰痛而被诊断为腰椎病,还有的人走路时拖步,被误诊为“中风”。因此,正确识别早期症状,及时就诊尤为重要。
好消息是近年来,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对治疗理念的更新以及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我国学界都有了显著进步。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达到延缓疾病的进展。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将Hoehn-Yahr 分级1.0~2.5级定义为早期。
疾病一旦发生,将随时间推移而渐进性加重,有证据提示在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程进展较后期阶段进展快。因此,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开始早期治疗,争取掌握疾病修饰时机,对于疾病治疗的长程管理有重要作用。帕金森病早期进展很快,在发病最初的3-5年内是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此时治疗花费小、效果好。
张玉虎教授也强调,帕金森病是一个可治疗的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正规治疗可保持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药物治疗是治疗的首选,手术治疗、康复治疗是有益的补充。
推进帕金森病早期识别、早诊早治
张玉虎教授曾作为作者之一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文,针对目前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临床诊治面临的问题,提出在未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提高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认识,尽早就诊;提高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知晓率及重视程度,尽早诊断和治疗。
(2)需要建立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队列,建立帕金森病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体液、遗传信息及影像学数据库,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建议一套统一的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和工具,制定符合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特征的诊断标准。
(3)针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尤其是开发及验证治疗PD-MCI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
【张玉虎--专家介绍】
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神经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神经遗传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获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青年医师奖、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羊城好医生”。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神经遗传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擅长疾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头痛、头晕、脑血管病、神经遗传变性病等疾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具体出诊时间以医院公布为准)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神经遗传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者;2010年参加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墨尔本医院举办的神经内科亚专科培训;2010年获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资助,参加了第十四届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大会。
荣誉成就: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获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青年医师奖;多次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其中2007年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神经遗传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神经遗传与生化学组副组长、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
论文发表:先后主持11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在Hum Mol Genet, Mov Disord, Neurobiol Aging,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等SCI收录杂志和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5部。
参考资料:
广东省人民医院官网
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
广州日报,《实力医生健康60秒 | 张玉虎:震颤就以为是帕金森?别吓自己!》
中华神经科杂志,《专家述评:应重视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及处理》
·END ·
-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让民众主动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重要工作
陈纪言教授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是全国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领域著名的技术权威,曾在全国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慢性闭室冠脉介入治疗。陈纪言教授表示,医疗专家在拥有高超的治病本领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向公众的科普知识推广工作,让民众掌握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넶114 2022-01-29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每年新诊断食管癌1000多例,70%是晚期
食管癌早期筛查和检测,对于提高生存率非常关键。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
넶314 2022-01-27 -
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
沙卫红教授的研究提示,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
넶139 2022-01-26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肝癌单病种首席专家陈敏山教授特别提醒,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60%-70%,因此一定要注意早诊早治,建议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넶201 2022-01-26 -
南医三院胡兆霆主任:健康体检进入“新概念、新服务”的新阶段
2022年1月,三早网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胡兆霆主任,从心血管专家到健康管理专家,他对专科医生与健管医生间的隔阂有着真切的亲身体会,而尖锐的体检无用论、卫生经济学适用场景、癌症早筛等,也是其正视和深思的“健康体检新概念、新服务”体系下的关键问题。
넶225 2022-01-25 -
深圳市人民医院吴伟晴主任:深耕肿瘤预防与风险梯度管理
吴伟晴主任领导下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业务规模、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均堪称业内标杆。在肿瘤的早期筛查、风险梯度管理方面,也颇具特色,每周二上午,是吴伟晴主任在早癌筛查中心的固定出诊时间。
넶134 2021-12-3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炜教授:智慧健康管理荷尖初露,突破口在哪里?
2021年11月6日,第七届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慢性病管理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冉炜教授发表《健康管理的学科内涵与慢病管理技术新进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癌症早筛早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本文摘录自演讲内容。
넶209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