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三早重大行动系列 | 2005年-2021年癌症早筛早诊政策与方案总览
编者按:早在2005年,中央财政开始介入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到2021年,财政对癌症筛查的投入已达7亿元。此外,癌症筛查指南的更新、鼓励性政策的出台、癌症筛查人才的培养、筛诊治转诊体系的打通、商业保险的发展,以及诸如钟南山院士等著名专家推动的大型肺癌筛查项目,为癌症早筛早诊早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多重驱动力,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期,三早网将持续推出“癌症三早重大行动”系列文章,梳理肺癌早筛早诊早治政策,介绍知名专家牵头的重点癌症筛查项目的特色模式、进展与成果。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60号(医疗体育类383号)提案答复的函》,针对《关于科学开展癌症早筛早诊工作和加强分子病理诊断队伍建设的提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家历年来在癌症早诊早治方面的主要工作、成绩,癌症防治相关重大举措,以及下一步工作目标与计划。
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重要抓手
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通过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先后支持部分农村高发地区、淮河流域和城市地区探索开展主要癌症早诊早治工作,针对项目地区的癌症高危人群开展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症的早期筛查,筛查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部分项目实施较早的地区出现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双下降”。
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联合发改委等共计16个部门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9年国家启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均将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提出“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重点癌症,组织制订统一规范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在全国推广应用”的任务要求。
2021年11月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癌症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从七个方面对国家癌症医学中心的设置提出具体标准。并明确要求开展重点肿瘤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癌症防治协作网络建设。
2021年11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两个方面提出了十项任务: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
2022年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将筛查对象由农村适龄妇女扩大为城乡适龄妇女,优先保障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到2025年底,要实现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以上,乳腺癌筛查率不断提高等具体目标。
建立我国主要癌种早期筛查和诊断标准化技术体系
国家从2005年开始,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癌种积极探索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经过多年的项目探索,适应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群的多种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逐渐成熟。
为规范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和工作流程,我委组织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等相关机构和癌症防治领域权威专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基于我国本土探索实践,先后制定发布一系列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和方案:
-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20年试行版)》
-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
-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这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和方案,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提供标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国家卫健委表示,将按照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癌症筛查适宜技术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END ·
-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让民众主动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重要工作
陈纪言教授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是全国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领域著名的技术权威,曾在全国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慢性闭室冠脉介入治疗。陈纪言教授表示,医疗专家在拥有高超的治病本领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向公众的科普知识推广工作,让民众掌握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넶114 2022-01-29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每年新诊断食管癌1000多例,70%是晚期
食管癌早期筛查和检测,对于提高生存率非常关键。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
넶314 2022-01-27 -
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
沙卫红教授的研究提示,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
넶139 2022-01-26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肝癌单病种首席专家陈敏山教授特别提醒,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60%-70%,因此一定要注意早诊早治,建议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넶201 2022-01-26 -
南医三院胡兆霆主任:健康体检进入“新概念、新服务”的新阶段
2022年1月,三早网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胡兆霆主任,从心血管专家到健康管理专家,他对专科医生与健管医生间的隔阂有着真切的亲身体会,而尖锐的体检无用论、卫生经济学适用场景、癌症早筛等,也是其正视和深思的“健康体检新概念、新服务”体系下的关键问题。
넶225 2022-01-25 -
深圳市人民医院吴伟晴主任:深耕肿瘤预防与风险梯度管理
吴伟晴主任领导下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业务规模、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均堪称业内标杆。在肿瘤的早期筛查、风险梯度管理方面,也颇具特色,每周二上午,是吴伟晴主任在早癌筛查中心的固定出诊时间。
넶134 2021-12-3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炜教授:智慧健康管理荷尖初露,突破口在哪里?
2021年11月6日,第七届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慢性病管理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冉炜教授发表《健康管理的学科内涵与慢病管理技术新进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癌症早筛早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本文摘录自演讲内容。
넶209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