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三早重大行动系列 | 2005年-2021年癌症早筛早诊政策与方案总览


 

编者按:早在2005年,中央财政开始介入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到2021年,财政对癌症筛查的投入已达7亿元。此外,癌症筛查指南的更新、鼓励性政策的出台、癌症筛查人才的培养、筛诊治转诊体系的打通、商业保险的发展,以及诸如钟南山院士等著名专家推动的大型肺癌筛查项目,为癌症早筛早诊早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多重驱动力,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期,三早网将持续推出“癌症三早重大行动”系列文章,梳理肺癌早筛早诊早治政策,介绍知名专家牵头的重点癌症筛查项目的特色模式、进展与成果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60号(医疗体育类383号)提案答复的函》,针对《关于科学开展癌症早筛早诊工作和加强分子病理诊断队伍建设的提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家历年来在癌症早诊早治方面的主要工作、成绩,癌症防治相关重大举措,以及下一步工作目标与计划。

 

 

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重要抓手

 

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通过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先后支持部分农村高发地区、淮河流域和城市地区探索开展主要癌症早诊早治工作,针对项目地区的癌症高危人群开展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症的早期筛查,筛查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部分项目实施较早的地区出现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双下降”。

 

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联合发改委等共计16个部门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9年国家启动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均将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提出“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重点癌症,组织制订统一规范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在全国推广应用”的任务要求。

 

2021年11月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癌症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从七个方面对国家癌症医学中心的设置提出具体标准。并明确要求开展重点肿瘤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癌症防治协作网络建设。

 

2021年11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两个方面提出了十项任务: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


2022年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和《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将筛查对象由农村适龄妇女扩大为城乡适龄妇女,优先保障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到2025年底,要实现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以上,乳腺癌筛查率不断提高等具体目标。

 

 

 

建立我国主要癌种早期筛查和诊断标准化技术体系

 

国家从2005年开始,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癌种积极探索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经过多年的项目探索,适应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群的多种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逐渐成熟。

 

为规范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和工作流程,我委组织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等相关机构和癌症防治领域权威专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特别是基于我国本土探索实践,先后制定发布一系列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和方案:

  1.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20年试行版)》
  2.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
  3.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4.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
  5.  

这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和方案,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提供标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国家卫健委表示,将按照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癌症筛查适宜技术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END · 

 


 

三早网的愿景与使命:把“早筛 早诊 早治”的理念与产品,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构建抵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健康世界。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