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


 

【摘要】沙卫红教授的研究提示,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

 


 

img1

 

【沙卫红教授--专家介绍】

教授,消化内科、伟伦内窥镜室行政主任;

内科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及其内镜下的诊断与治疗。

 

 

结直肠癌风险研究登上顶级医学期刊

 

2021年3月1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院消化内科沙卫红教授团队在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柳叶刀》杂志子刊《EClinicalMedicine》杂志作为封面文章以“Research Paper”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的研究论文。

 

img2

 

该研究共纳入了84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约5235万例参与者,评价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参与者包括有/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不同国家不同年份人群,随访期最终发生 384 973 例结直肠癌。

 

结果提示,肥胖者、既往吸烟者、当前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增加31%、18%、20%、25%、7%。BMI每增加5kg/m2,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4%。

 

该研究提示了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上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这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的更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消化病名家,沙卫红教授指出,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从消化道早癌发育到进展期癌,大概需要9年,通过早癌筛查与诊治,五年生存率可提升3倍。同时,结直肠癌早与晚诊疗的成效差异更大——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达90%,而晚期却不足10%!

 

沙卫红教授表示,以胃癌为例,通过血检、胃镜等筛查手段,尽早发现胃癌并予以治疗,预后效果好,患者痛苦少。临床观察,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

 

沙卫红教授表示,关于早期胃癌筛查,通过抽血,如Hp(幽门螺杆菌)阳性、胃蛋白酶原比值下降等,提示存在胃癌风险,结合个人情况,如40岁以上、为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有不良生活习惯及胃炎、胃溃疡,以及做过胃部手术的,尤其已有萎缩性胃炎,合并异形增生的,对中高危人群进一步行内镜检查及随访。

 

【沙卫红教授--专家介绍】

 

教授,消化内科、伟伦内窥镜室行政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內镜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及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全英班并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部(UTMB)从事博士后工作,并到日本、香港等地进修学习消化內镜,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搭建了较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从事消化专业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洞悉国内外研究动向,在本专业领域具有极深的造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近年来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及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译和参编专著6本,发表SCI及核心杂志论文100余篇。擅长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及其内镜下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资料:

广东省人民医院官网

广东省人民医院宣传科《沙卫红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柳叶刀杂志子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健康有约《5种高发癌筛查法+3大饮食原则必看》

 

·END · 

 


 

三早网的愿景与使命:把“早筛 早诊 早治”的理念与产品,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构建抵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健康世界。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