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健康推出欣e保医疗保险(肺结节版)
4月28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健康”)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启动《基于商保的肺结节人群健康管理研究》课题,召开肺结节课题线上研讨会,并同步推出“病程管理+保险保障”的肺结节人群专属保障——“欣e保医疗保险”(肺结节版),实现“保健康人”到“保人的健康”转变,从单纯的理赔到“支付+服务”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人保健康在洞察市场趋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创新变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积极响应银保监会增加人身险供给、持续升级完善互联网产品体系方面又迈上新台阶,彰显中国人民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
专属定制,精准保障
研讨会聚焦肿瘤在内的慢病管理对实现2035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作用、肺结节与肺癌的关系、肺结节的病程管理等前沿话题,极具现实指导意义。据了解,在当前的疾病防治背景下,伴随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CT检查技术的进步,体检中发现肺结节的情况日益增多。当前,已罹患肺部结节投保多种保险,容易被除外承保、甚至拒绝承保,致使部分罹患肺结节的人群缺乏相应的商业保险保障。
针对市场现状,中国人保健康推出“欣e保医疗保险”(肺结节版)产品,面向已罹患肺部结节的人群,只要符合健康告知,且肺结节直径小于等于6mm且数目小于等于3个,在线提交相应的肺部结节CT报告,核保通过后即可投保,并在承保后不再将已罹患的肺结节视为既往症,改变了过去单纯面对健康体的承保条件,为肺结节患者带来新的保障机遇。
此款产品性价比高,20周岁-50周岁的人群均可投保,年度保费低至659元,可享受最高200万保额、100%赔付比例的保险服务,不限意外或疾病,门急诊住院可报销,包含住院医疗费用保险金、特殊门诊医疗费用保险金、门诊手术医疗费用保险金、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费用保险金。投保门槛低、慢病管理服务佳,是肺部结节患者定制保障的不二选择。
“4+1模式”,全方位病程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肺癌的早期表现形式为肺结节,但是并非所有肺结节都会发展成肺癌,我国肺结节患者总数超1亿人,由于医学知识普及和医疗资源供给等因素,多数肺节患者没有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诊治疗,错过了肺结节可能发展为肺癌的早期黄金救治时间窗口,超过50%以上的肺癌患者首次诊断即为IV期(IV期即最晚一期)肺癌,致使恶性肺部肿瘤死亡率居高不下。
中国人保健康“欣e保医疗保险”(肺结节版)将病程管理与产品保障深度融合,基于17年的专业健康管理沉淀及丰富的医疗资源,为肺结节患者提供定制的慢病管理——肺结节病程管理服务。除医疗险保障外,公司提供“4+1”健康干预服务,为每位客户配备医学顾问、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定制化开展肺部健康干预管理。比如,为每位客户配备保险管家,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发布健康资讯,日常解答被保险人疑问等等,健康管理师还将按照肺结节大小、形态、性质、基线情况对被保险人进行随访管理,医疗顾问会对被保险人肺部CT报告进行人工解读和比对并分析结节进展情况,为被保险人提供相关咨询方案和就医指导意见;营养师将为被保险人制定个性化饮食及运动计划方案;心理咨询师提供咨询和评估以产生积极正向干预等。
创新变革、科技引领
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中国人保健康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坚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发展方向,贯彻落实集团“卓越保险战略”和“六大战略服务”,践行“四新”发展思路,持续推动互联网保险领域产品迭代更新,为患病人群实施线上健康服务方案。在行业内创新推出备受瞩目的6年保证续保“好医保·长期医疗”产品、可调费率的终身医疗险之后,此次推出的肺结节非标体专属产品,为客户度身定制病程健康管理服务,标志公司创新健康保险经营模式,高度关注带病群体的保障需求,在保险保障与服务上开启新的探索征程。
“我们将一直秉持服务大局、创新变革、科技引领、客户至上、价值为先、专业为本的经营理念,通过和国内医学科技创新领域先锋——协和医学院的通力合作,基于中国人保健康互联网渠道五千万客户,通过产学研结合,为行业提供肺结节等慢病病程管理的“金标准”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保险与健管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对差异化群体的精准保障,让研究成果造福更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中国人保的责任担当。”中国人保健康主要负责人邵利铎在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
据悉,中国人保健康借助新兴科技,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实现公司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互联网保险云核心业务系统采用保险行业内金融级分布式交易架构系统,出单能力由每秒0.2单提升到每秒1000单,达到了国内人身险领域的顶尖水平;自主研发互联网保险运营服务系统,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整合客户服务、理赔服务、健管服务一体化流程,运营效率和服务效率达到同业领先水平。通过互联网健康保险产品多年来的服务积淀,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理赔最快时效仅需1.32小时,医疗险理赔平均时效只需1.37天,客户满意度达99%。专业的健康保险服务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各项服务指标在行业内形成示范效应。
本文转自分子实验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
三早网的愿景与使命:把“早筛 早诊 早治”的理念与产品,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构建抵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健康世界。
-
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让民众主动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重要工作
陈纪言教授是我国最早掌握PCI技术的专家之一,是全国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领域著名的技术权威,曾在全国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慢性闭室冠脉介入治疗。陈纪言教授表示,医疗专家在拥有高超的治病本领的同时,还要做好面向公众的科普知识推广工作,让民众掌握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是未来最为重要的工作。
넶114 2022-01-29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每年新诊断食管癌1000多例,70%是晚期
食管癌早期筛查和检测,对于提高生存率非常关键。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
넶314 2022-01-27 -
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
沙卫红教授的研究提示,肥胖、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能也是结直肠癌的治病因素,对于有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注意加强对结直肠癌的筛查。
넶139 2022-01-26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2位。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肝癌单病种首席专家陈敏山教授特别提醒,早期肝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60%-70%,因此一定要注意早诊早治,建议高危人群半年一筛,其他人群每年一筛。
넶201 2022-01-26 -
南医三院胡兆霆主任:健康体检进入“新概念、新服务”的新阶段
2022年1月,三早网专访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胡兆霆主任,从心血管专家到健康管理专家,他对专科医生与健管医生间的隔阂有着真切的亲身体会,而尖锐的体检无用论、卫生经济学适用场景、癌症早筛等,也是其正视和深思的“健康体检新概念、新服务”体系下的关键问题。
넶225 2022-01-25 -
深圳市人民医院吴伟晴主任:深耕肿瘤预防与风险梯度管理
吴伟晴主任领导下的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业务规模、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均堪称业内标杆。在肿瘤的早期筛查、风险梯度管理方面,也颇具特色,每周二上午,是吴伟晴主任在早癌筛查中心的固定出诊时间。
넶134 2021-12-30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炜教授:智慧健康管理荷尖初露,突破口在哪里?
2021年11月6日,第七届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慢性病管理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冉炜教授发表《健康管理的学科内涵与慢病管理技术新进展》的主旨演讲,重点分享了癌症早筛早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新技术,本文摘录自演讲内容。
넶209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