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成立 20 周年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成立于 2003 年,2023 年迎来了 20 周年生日。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直属机构,2003 年广东省卫生厅发文成立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2008 年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文转广东省卫生厅成立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下称肺研所),属副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肺研所是独立法人机构,吴一龙教授为创始人,第二任所长为张绪超教授,现任所长为钟文昭教授
 

 

肺研所由肺外科、肺内一科、肺内二科、肺内三科、放疗科、肿瘤日间病房、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室、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建设的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包括生物材料库和华南临床基因检测中心)、《循证医学》编辑部及临床药物试验机构 (GCP) 等多个临床与科研机构组成。
 
肺研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集肺部肿瘤科学临床科室、转化性研究、临床预测预后标志物 (分子诊断)、临床试验等功能于一身,全方面进行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研究。
 

 
肺研所构建了「胸部肿瘤的临床与转化性研究体系」,并努力提高自身学科建设水平,发挥区域科技辐射作用,建立肺癌诊疗一体化平台,促进肺癌相关临床和转化医学的发展,以改善肺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肺研所设置床位 196 张,年住院量 8100 多人次,年肺癌手术 2600 余台次。在岗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共 170 余人。
 
各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大部分为留学 ( 研修 ) 归国人员。肺研所与美国、英国、丹麦、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肿瘤防治机构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各项医疗服务力求与世界同步。
 
2012 年,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建设「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 ),以多种分子分型技术、生物芯片、生物材料库建设等主要技术手段,侧重肺癌的分子水平预测和预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心实验室目前开展国际先进的 EGFR、ALK、MET、ROS1、KRAS、FGFR1,PD1/PD-L1 等靶向分子诊断和研究,深入探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肺癌转移与进化的机制,进行靶向治疗基因的时空分析、肺癌脑转移和脑膜转移靶点预测、优化中国肺癌分子分型体系,并建立肺癌生物样本库,为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研究、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平台。
 
肺研所在吴一龙教授的创建和带领下,经过二十年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国内肺癌领域知名的研究所。团队以第一 (共同) 或通讯作者共发表 SCI 论文 363 篇,吴一龙教授在 2018-2022 年连续 5 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目前承担纵、横向课题 32 项,总科研经费达 4522.72 万。其中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1 项(2014);国家基金委的肺癌专项 1 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 项。领衔撰写了《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
 

 

肺研所打破我国肺癌治疗少药可用的局面,大幅度提高了晚期肺癌的长期生存率。针对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生存期短,并且长期未能得到改善的重大问题。肺研所以肺癌分子分型为突破口,围绕「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模式能否延长并改善患者生存」开展了系列研究。
 
肺研所成立至今的临床试验项目 214 项,研究经费总额达 33807 万元。系列结果被写人中国、美国、欧洲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 27 个肺癌指南,推动了肺癌精准靶向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得到「国际肺癌研究学会」认可并授予最高奖项「杰出科学奖 」( 吴一龙成为 40 多年来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和「团队医疗服务奖」,标志着我国肺癌研究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2020 年,全球学者库发布了全国肺癌专家学术影响力 100 强名单,我院吴一龙教授在全国肺癌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名单中排名第 1 位,钟文昭教授、周清教授、杨衿记教授、张绪超教授分别位于第 12、27、31、91 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肺研所已经形成临床研究与转化性研究并重的学术体系:以临床研究为导向,促进本所临床用药和诊疗技术的先进性,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为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基础,不断将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测试转化应用于临床药物选择,提高了肺癌治疗疗效。
 

 

 
未来,肺研所还将致力于提供诊治及预防预测全方位的临床服务,全体职工以「团结创新」为守则,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吴一龙教授和领导班子的战略部署下,全体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肺癌研究所将会继续踏步前进,不懈努力为肺癌的预防诊治及转化型研究作出新的贡献,形成肺癌预防、治疗、康复、患癌发生与癌症复发风险评估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机构。
 

 

 

中国肺癌高峰论坛

 
自 2004 年创办中国肺癌高峰论坛,至今已举办 19 届,指导临床实践,推动成果转化。每届论坛始终与时俱进地聚焦中国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探讨、思辨,最后达成共识,指导临床实践。
 

 

吴一龙教授每年执笔的肺癌高峰论坛共识更是作为我国肺癌领域前沿发展的风向标,为快速推进肺癌前沿概念及学术成果落地做出巨大贡献。论坛协同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共同制定的专家共识,发表专家共识 19 份。如《肺癌 MRD 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2021 年),《不可切除局部晚期 /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起始治疗共识》(2020 年),《早期肺癌围术期治疗专家共识》(2019 年),《肺癌脑 (膜) 转移诊断治疗共识》(2018 年),为相关领域临床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的蓝本和参考。2021 年 3 月 6 日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 广东省人民医院和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承办的第 18 届肺癌高峰论坛以肺癌分子 (微小) 残留病灶 (MRD) 为主题,分别从肺癌 MRD 定义、检测标准、肺癌 MRD 临床应用问题展开讨论并制定共识,再次引起新一轮的肺癌研究热潮。
 
 

GACT/CTONG

 
 

2007 年创建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Guangdong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Trials,GACT/Chinese Thoracic Oncology Group, CTONG),为我国肺癌临床试验的开展、规范和质量提高提供了坚实技术基础和合作平台,在 CTONG 平台上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改变世界肺癌临床实践的临床研究,如 CTONG0806、CTONG1103、CTONG1104、CTONG1509 等。

 

作为国内最活跃的肺癌研究学术组织,自 2011 年开始主办每年一度的「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专注于为参与临床试验的各方人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每年一度的学术盛宴吸引了全国各地多位肿瘤学专家学者们踊跃参会。该论坛作为国内高端学术会议品牌,除介绍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外,还关注国内学者开展的各项研究,分享最新抗肿瘤理念,给参会专家学者们带来最前沿、最权威的学术信息。

 

 

会议精彩、前沿的学术内容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每个学术报告后,都有听众积极互动,对热点问题进行不断深入的挖掘,会场浓重的学术气氛给每一个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未来仍将每年举办一次,这将成为中国临床研究者与国际同行、制药企业合作交流的重要舞台,促进中国肿瘤学事业的发展,加速中国肿瘤学临床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求真务实、奋发有为

 
从 2009 年开始,每年年终的 12 月,吴一龙教授会对当年的肺癌进展做年度盘点,这个项目现已成为吸引了位于学术高堂的专家和民间草根的学术网红打卡点,2021 年线上直播 750 万观看,2022 年达到 823 万!每年观看人数屡创新高。
 

 

首创肺癌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为患者提供最佳临床诊治策略,该模式成为国内外肿瘤临床诊疗中最广泛采用的模式,并因此获得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颁发的患者关爱团队奖,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为进一步推广规范化 MDT 诊疗模式,先后创办「广东大会诊」和「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每月一次,向全国直播会诊全程,每次线上观看人数超过 5 万人。
 
创建肺癌临床个体化诊疗的精准医学体系 : 建立大容量信息化肿瘤组织标本库,转化医学和临床试验平台;在构建了肺癌系列样本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肺癌的分子分型体系。创建并优化了一系列分子靶点亚型肺癌的临床个体化标准治疗方案。针对 EGFR 突变型肺癌开展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床研究和转化性研究,建立并推广晚期肺癌和围术期肺癌精准靶向诊疗模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建立完备的肺部恶性肿瘤循证医学体系 :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领衔撰写了 30 余部肺癌诊疗临床指南和共识,为规范化临床诊疗提供重要指导。2016-2018 年牵头撰写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8 年至今,牵头撰写国家卫健委《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肺癌临床诊疗实践的规范化发展。
 

 

牵头开展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支持多个肺癌治疗药物获批上市,打破我国肺癌治疗少药可用的局面,大幅度提高了晚期肺癌的长期生存率。在吴一龙教授的开拓性工作推动下,多个肺癌治疗药物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现已成为晚期肺癌患者的基本用药,并大部分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驱动基因阳性肺癌的 5 年生存率大大提高。
 
重视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 dana farber 癌症研究中心、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长期开展临床、科研合作和人才培训,2018 年创办 CTONG-MSK 联合论坛,每年在中国、美国轮流举办一次,促进中美医学、人文、国际交流合作发展。
 

未来将持续加强国内外和交叉学科合作,加强人才梯度建设,深耕以循证医学和数字智能医学为依托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展肺癌病因学和筛查登记系统,发展完善肺癌单病种学科建设以及诊疗技术革新,完善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管理制度,重视产学研转化,为推动医学科学进步和守护人民健康奉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转自丁香园肿瘤时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 

 


 

三早网的愿景与使命:把“早筛 早诊 早治”的理念与产品,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构建抵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健康世界。

 

最新